新闻通知
首页 > 新闻通知 > 讲座信息
人大德国哲学青年讲堂讲座纪要(第002期)|王丁:无处所的位置——再论谢林的自由学说与海德格尔的阐释
日期:2023-12-21

2023年12月7日下午3-5点,“人大德国哲学青年讲堂”第002期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菲律宾abg欧博网哲学院、菲律宾abg欧博网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王丁副教授担任主讲人,发表了题为“无所处的位置——再论谢林的自由学说与海德格尔的阐释”的精彩演讲。本讲的主持人为菲律宾abg欧博网哲学院李科政副教授,评议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黄钰洲讲师。讲座在教一1603线下和腾讯会议线上同步举行,受到来自现场的数十位听众、以及线上百余位听众的热烈欢迎。


一、讲座环节

讲座一开始,王丁老师指明了海德格尔的谢林解读存在的张力,并抛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海德格尔解读谢林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他看来,海德格尔试图通过阐发谢林来完成某种自我批判,这一自我批判与海德格尔对物的追问紧密相连,而正是谢林哲学让海德格尔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一问题。随后,王丁老师在这一问题上“后退一步”到更大的问题关联整体当中,提出了三个小问:一、如果《自由论文》并非谢林第一次讨论与恶相关的人类自由概念,那么海德格尔如此重视《自由论文》的原因是什么?二、谢林关于自由的学说到底有何种特异之处?三、在谢林哲学的视域中,人类的自由与物(Ding)的理解有何内在的关联之处,这又导向了一种怎样的伦理学说?



首先,王丁老师细致考察了谢林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的位置。他阐明了谢林对自由与体系的内在张力的深刻思索:作为一种后康德哲学的体系哲学,在《自由论文》中自由与体系的紧张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事实上,这一紧张伴随着后康德哲学关于大全一体体系的建立背景而来:首先,康德通过二元论来保证先验主体的自由,因此能够不去面对要打破这种二元论才会面对的问题;其次,当费希特极端化康德关于先验统觉的学说,构造出从“绝对自我”出发的先验—知识学体系的时候,自我自身又成为了一个疑难。从后康德哲学的发展脉络上看,自我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正好体现了自由和必然性的对立,这一关系必然导致对自然的拔除最终也会带来自我的自由的去根基化。然而退回到康德的二元论又是不可能的,因为二元论仍然深陷于独断论当中,从未反思如下两点:其一、自然本身是否可能存在自由和理智?其二、意识或主体的内部自由是否将可能导致自由的无根基化?

在阐述了谢林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背景后,王丁老师进一步厘清了谢林哲学的发展脉络,从而帮助谢林哲学的入门者更好地理解《自由论文》在谢林哲学体系发展中的位置。在他看来,同一哲学恰恰是谢林拔除先验自我和自然之间对立的努力。同一哲学始终研究的是唯一一门永恒的哲学,而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仅仅是同一哲学的两个方面(同一性的极性化)。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展开将保证同一哲学并非黑格尔所误解的“黑夜里的黑牛”,因为谢林对同一和极性关系的探究,一方面保证了差异的可能,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差异和对立得以最终扬弃,回归大全。在王丁老师看来,《自由论文》仅仅体现了谢林同一哲学之下的先验哲学的谋划、人类自由仅仅是谢林1801年肇始的同一哲学的一个展开的锚点,而与自然哲学的一端互为补充,因而并非谢林所关注的全部内容。此外,谢林哲学在同一与差异、体系与自由的关系方面与黑格尔的差异并没有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大。




在完成这些必要的铺陈之后,王丁老师开始阐述《自由论文》到底为人类自由赋予了何种独特的位置,而这种自由与上文所述的自然与体系分别构成了何种独特的关系。他认为谢林所提出的人类自由构成了“作为体系的开放点”,为了说明该概念的含义,王老师引用了齐泽克的谢林解读,后者认为人类的自由必定与体系所谋求的必然性形成对立,必定与存在者整体的根据相抗衡,人类的这种反体系的自由构成了体系建构过程中的“深渊”,因此只有反体系与体系的相合才是大全一体的、真正自由的体系,这是费希特哲学并不具有、却为谢林和黑格尔所共享的深刻思想。

王丁老师紧接着提出,谢林正是在这一形而上学背景下过渡到伦理学问题,展开对恶的发问。他简洁梳理了谢林如何看待柏拉图主义传统中的恶的变化史,柏拉图认为人类的自由并不包含着恶;而近代图景中的柏拉图主义把恶放在了自然和自我之间的对立来进行考察,从此恶就从灵魂自身内部消失了,而被放置在了自然之中或单纯的感性存在之中。然而谢林所谓的恶不是别的,正是独属于人的本质,是远高于动物的力量,是那些“积极作恶、与美德相抗的行为”。

最后,王丁老师总结道,恶的问题暴露出:一、先验哲学的世界图景是无法满足的将必然性囊括进自身的自由概念;二、从现实角度来考虑,先验哲学没有能力理解恶的现实存在并与这种实在的恶相抗衡。由于讲座时间有限,王老师遗憾地未能展开海德格尔与谢林之争的精彩内容。


二、评议环节

在评议环节中,李科政老师首先高度评价了王老师的讲座。然后,黄钰洲老师总结和梳理了王丁老师的讲座内容,并提供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的问题与补充。黄老师补充了罗森茨维格对体系的解读,认为谢林通过补充基督教的人格概念来对斯宾诺莎哲学进行反击以进一步回应雅各比对斯宾诺莎的批判,从而建立了先验哲学的体系。似乎谢林的体系建构与黑格尔不同,但是实际上黑格尔与谢林对费希特的批判是一致的,后者的唯心论以虚无化自然和以心灵的形式结构来建立体系为前提。黄老师通过引用黑格尔的“体系不能单一地被还原为特殊物,也不能单一地被还原为普遍物”,来说明体系的这一内在的双重结构正是为谢林和黑格尔所共享。最后,黄老师表示非常遗憾因为时间限制,没有能够聆听王丁老师对海德格尔和谢林哲学之争的见解,同时向王丁老师提出黑格尔和谢林自由概念的差异问题。

对于该问题,王丁老师认为谢林和黑格尔的自由概念差异不大,二者更多是体系之间的差异,黑格尔更接近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而谢林更接近于新柏拉图主义,黑格尔的自由能够实现在国家之中,而这是不为谢林所认可的,谢林认为在现实中实现人类自由是非常困难的。

最后,王老师还耐心回答了听众的提问。下午5点整,本次讲座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